追忆鼻烟壶画家索振海
2015-06-12来源于:文物鉴定与鉴赏
追忆鼻烟壶画家索振海
几年前认识了老索,老索名叫索振海,1943年生于河北饶阳,是衡水市特艺厂的内画师。老索不爱张扬,他给自己起的号叫“一丁一石”,颇有草根的味道。这大概缘于他天生下肢残疾,或许还有生活压力。认识老索时,老索就给人这么一个印象。据说老索因为下肢残疾,小时候不能象其他孩子一样跑来跑去的玩耍,只能趴在地上涂画,引发了一个农家孩子绘画的高度兴趣,靠着自己的天分和不懈努力,内画成了老索的生存之道和一生的艺术追求。
走进老索的家中,老索的生活很简单,衣着也不讲究,甚至有些破旧,因行动不便,几乎不外出,天天坐在桌前画鼻烟壶。沉浸在自己的一方天地之中。但老索脾气性格极好,为人谦恭心诚,加上他的东西很好,所以他画的壶是不愁卖的。索大嫂是个热情爽快的人,每每忙于周末去北京潘家园市场摆摊经营,风里雨里已是常年奔波了。夫妻俩搭档配合,勤于劳作,孩子们在外求学,一家人日子倒也安生。只是家中少有照应,略显凌乱。
追忆鼻烟壶画家索振海
时常他家桌子上、橱柜里、床上、地上堆着参考书和画稿,码放着画好的烟壶或烟壶坯子,插脚不下。每有人造访,两口子总是忙不迭扑拉个空地儿供人落座。自然你旁边就是一片晶莹世界。那些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烟壶和摆件,画出大千世界的神秘味道,那山水引人入胜,那草虫活泼灵动,加上水晶材质晶莹剔透,将老索凌厉潇洒的笔法和成熟的敷色全折射出来,犹如进入一个玉洁冰清的境地。带给人莫大的精神享受,你可信手拈来,去挑选欣赏中意的作品。
说起老索在内画中的擅长,大伙公认他画的山水人物、花卉草虫最拿手。常见他仿效齐白石大师画只蝉儿爬在柳树枝条上,透明的羽翼下,腿脚勾住枝叶,清晰可见,造型生动。画只螳螂叨在万子草上,万子草是北方常见的一种比较坚韧的草,老索经常说这种草有骨节,有韧性,在农村时断不了拾柴禾拔草,大多是拔这种草,因为喂牲畜喂羊是好的青饲料。但这种草不好拔,手勒的生疼打着坠咕噜也拔不下来,但是有个窍门儿,你要把它延伸出去的所有枝蔓都抄起来一把揪住攥结实了,猛的一使劲连根拔下来,老索常常如是说
追忆鼻烟壶画家索振海
打小在农村生活的老索,对农村艰苦的生活有切身的感受,这种感受融入了他内画生涯中,所以看他边说边勾出的草蔓儿,一节一节很有力度很筋道很节奏,不禁使人想起疾风劲草的诗句。不起眼的小草,被老索画的很有气节。再看那螳螂随风荡悠着伸出前肢去叨别的枝儿,这是昆虫世界中极为普通的一个瞬间,普通并非不意味着精彩,捕捉到这个精彩的瞬间,画面便透出浓郁的生活气息。
再看老索的山水画,乍看黑喳喳的,什么也看不出来,但等沉下心仔细看来,穿过沉重的墨色,名山大川,河谷溪流,远山近水,烟雨崆朦,在老索的笔下,是那样出神入化,博大精深,厚重灵动,娴静明媚。让人看到这壶里面的乾坤就是明净的世外桃源。黑而不堵,黑而透明,便是老索几十年形成的风格,尤其那山水画中的点景人物,每一笔都透着精气神。老索常画的题材有:鱼樵耕读,高士图,访友图等等,题材相同,但壶内画面并不雷同。业内人士常说,老索的东西都是心里出的。
追忆鼻烟壶画家索振海
他寥寥数笔即点成一个人物,这人物神态形态跃然纸上,其身份亦为书生亦或农夫,做甚活计一目了然。再看那跟随主人携琴访友的小毛驴,更胜过黄胄大师笔下的毛驴,两只耳朵支楞着,四蹄得儿得儿似有声儿。那只黑白花小狗,趴在高高的山尖上吠叫,一派田园风光,宁静生活,妙趣天成。我不禁后悔自己当初花钱不多买到手的几件小壶不经意间就送了人。
老索在的时候也没太拿他的东西当回事儿,总觉的送人后还能再画,岂知世事难料呢。多年来,老索先生也许是迫于生活的压力,也许是出于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将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到内画之中,几十年的刻苦磨练,犹如行僧苦修行,凤凰涅槃,厚积薄发,使他的内画技法别具一格,炉火纯青。强烈的感染着人们,受到许多人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