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君实:开拓中国书画海外市场的功臣
2014-12-11来源于:收藏·拍卖
黄君实先生具有全面的文化修养,文学、历史、书画史论、书画创作、鉴定样样精通,当年中国书画在国际拍卖行只划归在器物类中,经黄先生等的努力,逐步使中国书画独立成项并争雄于拍卖场上。此文之中,我们将与读者分享黄先生对于全球艺术拍卖与收藏的真知灼见。
黄君实先生
在书画鉴定领域,黄先生过目书画无数,法眼独具,科学准当。经验在书画鉴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全面的文化修养、良好的学识、丰富的创作体会更使黄先生高于诸多鉴定家。中国书画今日在世界各地拍卖场上红红火火,并屡创新高。而当年中国书画在国际拍卖行只划归在器物类中。是黄先生等的努力,逐步使中国书画独立成项并争雄于拍卖场上,黄先生之功劳亦大矣。
学富五车,交游广泛
黄君实1934年生于广东台山,小时候在广州念书,喜欢书法,八九岁就会写春联。1951年,黄君实从广州到香港,后入读崇基学院中国及东方语文学系,师从著名学者伍叔傥。黄君实喜欢诗词,醉心六朝文学。1962年,黄君实毕业后任伍叔傥的助教。
1964年秋,黄君实获日本外务省奖学金,赴日本京都大学研究六朝诗文及唐宋诗学。黄君实发现,日本学者做学术另有门径:“连白居易哪几年生病都记出来”。大学者吉川幸次郎上课时,他早年的学生当了教授,也来旁听,有在瞌睡的,他就拿粉笔大力扔过去。有趣的是,学生喝醉了以后,狂言无忌,也会骂吉川幸次郎。
在日本念完中国文学硕士,黄君实成为东京静嘉堂文库的研究员。1972年获得堪萨斯州立大学的奖学金,师从李铸晋教授,研究东方艺术史。1975年至1980年,黄君实在纳尔逊博物馆任研究员。1981年起,黄君实先后受聘纽约佳士得拍卖公司和苏富比香港分公司,成为国际知名的学者、鉴赏家、书法家。1980年代初,他在纽约佳士得拍卖公司主理中国书画拍卖期间,成功地将中国艺术品引入国际市场。
1985年,中国鉴定专家访美,在莱溪翁万戈府上欢聚。徐邦达、谢稚柳、黄君实、翁万戈、王己千、杨伯达、杨仁恺都是书画界鉴赏大家,戏称“莱溪七贤”。回忆起那次难得的聚会,黄君实说:“我真幸运,刚好能见到这几个大家,现在没有机会了。”
黄君实潜心书画,将魏晋风骨、唐宋意韵融入书法创作中。他抒怀:“或展纸挥毫,录前人诗句,至得意处,则无古无今,无人无我,心手两忘,恍然若醉。古人之诗意墨痕,皆为我所有,浩荡澎湃,泻乎胸臆。斯时之乐,未足与人言也。”
黄君实先生当年在纽约佳士得任书画部主任
开拓早期海外市场的功臣
《收藏·拍卖》:你早期在纽约佳士得任中国书画部主任,当时中国书画的行情如何?
黄君实:当时佳士得没有中国画,跟日本、韩国的作品一道放在古董中。我去了那里一看,好画估价很便宜,傅抱石一幅不错的山水,才估价1000美金,汪亚尘却估8000美元,全都乱了。
《收藏·拍卖》:中国书画在美国是否受到重视?
黄君实:重视是一批人吧,多半人还是尊重的。你看,展览会也是到此一游的心态,这就是做得还不够,在外国就是开开研讨会。上层的人物还是比较欣赏的,我还开过课,教他们画画写写,蛮有兴趣的。当时很多买画的人也都是外国人。但是,他们开始就以为中国画是仿来仿去的,明末以后都去仿谁的风格,其实这些画都是有自己的一些构图,他们不了解,后来才慢慢懂了。
《收藏·拍卖》:美国很多收藏家都把作品捐给博物馆,为什么会这样?
黄君实:美国有个退税的制度,你捐给博物馆,找专家估价,可以从中抵税的。美国的博物馆,大部分是私立的,不是政府的,很多有钱有地位的人每年拿钱捐的。像大都会艺术馆,连那个馆都是人家捐的,政府只负责保安电费。
《收藏·拍卖》:后来香港佳士得怎么做起来?
黄君实:一开始只有靠我的名义收东西,我对书画界和藏家相当熟悉。香港佳士得开始拍近代画,后来才拍古代画,所以我要在香港做近代画,在纽约做古代画,很忙。1986年春天在香港拍近现代画,大概100多件作品,古董完全没有,还有些翡翠首饰等,市场是慢慢起来的。纽约古画最高峰是1989年,一场就卖了800多万美金,这在1980年代是最高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