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珠宝、  结婚、  翡翠


闹年锣鼓起源于清代 曾“打进”人民大会堂

2015-01-22来源于:成都晚报编辑:

闹年锣鼓起源于清代 曾“打进”人民大会堂

说起表演锣鼓,大家脑海里或许会联想到惊天动地的威风锣鼓、迎神祭祖的箫鼓堂鼓……今日成都晚报《社区达人》向大家推荐的这位达人的才艺可不是一般的锣鼓,而是起源于清代的“闹年锣鼓”……彭州市天彭镇外北社区的王兆熊告诉记者,如今天彭镇会打能打“闹年锣鼓”的仅剩4位老人,他日思夜想希望将这一入列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表演传承下去。

闹年锣鼓“打进”人民大会堂

得得锵锵、得得锵锵锵……昨日上午,在彭州市葛仙山镇政府外小广场上,随着一阵堂鼓的引领,大锣、钹、马锣便一起与之附和起来,其间一位老师用双手不停地敲打节拍,引来不少村民驻足观看。这正是68岁的王兆熊在指导葛仙山镇文化站的13位村民练习闹年锣鼓。

王兆熊介绍,上世纪50年代,成都金堂的“闹年锣鼓”曾在人民大会堂表演过。2006年,闹年锣鼓被评为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这让王兆熊兴奋不已。高兴之余却出现一个让王兆熊头疼的问题,会表演闹年锣鼓的人越来越少,彭州除了九尺镇几位高龄老人外,就只有天彭镇和他搭档的另三位老师。“我们是闹年锣鼓的第四代传人,为了不把祖上的手艺丢了,每周我们哥四个就在一起练习。”王兆熊说,他日思夜想希望将这一传统表演传承下去,可不少年轻人认为表演闹年锣鼓没有出路,不愿意学习。

免费教村民 培养后继人

“今年6月,听说葛仙山文化站在找会表演闹年锣鼓的老师,我一下就看到了希望。”王兆熊说,为了真正将闹年锣鼓传承下去,葛仙山文化站站长王述汉在选人员时费尽心思,甚至打破了闹年锣鼓表演没有女子的先例;王兆熊近段时间以来也一直到葛仙山镇文化站教村民表演。

如今,葛仙山镇将闹年锣鼓在传统基础上进行了创新,融入了牛灯、狮灯、龙灯等。在王兆熊老师的建议下,葛仙山镇文化站计划,明年让闹年锣鼓走进镇上的中小学,届时培养一批真正的闹年锣鼓传承人,让这一民俗文化瑰宝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成都晚报记者 邓婧 摄影 李豫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