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珠宝、  结婚、  翡翠


南京市红火文化年——新老混搭 传统文化变时尚

2015-01-22来源于:网络编辑:

别以为过“文化年”就是看看传统花灯、听听南京白局,随着高科技和新媒体的兴起,流行产品与传统文化创意“混搭”在南京文化场馆随处可见,这增添了传统文化的趣味性和时尚性,也让过年保留住了传统味儿。 

3D灯光秀登上古城墙 

看花灯,是南京春节期间的保留项目。在今年的老门东,除了应景的跑马灯、传统的荷花灯外,以600多年历史的明城墙为背景的3D城墙灯光秀也是一大看点。这场炫目的3D城墙灯光秀用城墙颂歌、烟雨秦淮、城南记忆、门东新颜等章节,展现老城南的历史积淀和保护复兴。 

从初一开始,每天晚上7点、8点,城墙上灯光秀登场。12台投影灯光同时打在城墙上,凹凸不平的城砖和影像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巨大的舞台。老城南的景象一幕幕闪现:“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的童谣,老南京的儿童游戏跳格子、滚铁环一一闪过;“修理绷子床”的吆喝声在画面外响起;时光回到如今,年轻人参与的亚青会、即将开幕的青奥会画面出现,则分明凸显着一个充满青春朝气的国际化都市…… 

这种以高科技方式再现传统文化的南京文化场馆并不少见。在南博数字馆,《竹林七贤与荣启期》、《韩熙载夜宴图》、《南都繁会图》等和南京有关的古代名画的3D动画颇受小朋友喜爱。江宁织造博物馆的旗袍馆的“数字试衣变装秀”、高科技打造的《红楼梦》“太虚幻境”等也相当受游客欢迎。 

微信当起“私家讲解员” 

公共微信平台不仅仅是发布信息的工具,在南博的部分场馆,微信更是充当起自动讲解员,还能与观众时刻互动,让博物馆的参观更方便,也更有趣味性。 

在南博《金色中国》特展门口,展览牌提醒观众扫一扫二维码,关注“微导览”,就能得到微信讲解。展厅内每个展品都有编号,在“微导览”的微信平台上,输入展品的编号,就能获得该文物的详细图片、文字和语音的详尽说明,就好像是请了一位“私家讲解员”。“数字化的讲解还蛮方便的,不用找专业的讲解员,随时都能了解文物的背景,讲解效果也不打折扣。”刚刚试用了南博“微导览”的大学生观众李晓雨告诉记者。 

面塑“小黄人”受欢迎 

每天上午10点,老门东的面人摊准时开张,让小朋友们移不动脚。“老爷爷您能给我捏个愤怒的小鸟吗?”面对一位小朋友的命题作业,老师傅毫不含糊:“没问题,你说啥,我就给你捏出个啥。” 没几分钟,一个红色款的愤怒小鸟就成型了。在老师傅的面人摊子上,还有时下最受年轻人欢迎的“小黄人”,单眼、双眼、小分头……各种类型都有。“现在全社会都在讲创新,我们手艺人更是得在这方面下功夫,得知道小朋友喜欢什么,现在流行什么,就得学着做什么。”老师傅笑着对记者说。 

白局和说唱创意“混搭” 

年味十足的《恭喜歌》、《南京过年民俗》,南京话说唱《喝馄饨》、《挤公交》,单口相声《南京趣闻》……正月初六,在金陵图书馆,南京白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徐春华,南京话单口相声演员、开心茶馆嘉宾陈峰宁,D-Evil南京饶舌团体成员王松等,带来南京方言专场演出,逗乐了台下老少观众。 

这台演出讲究的就是传统和现代的“混搭”,老少南京表演艺人说的都是南京话,但味儿完全不同,目的则是一样:推广和保护南京方言。徐春华唱的是南京白局《南京过年民俗》,正宗的南京白局让现场老南京忍不住说:“我们小时候就是这么过年的。”王松唱的则是广为传唱的南京说唱《喝馄饨》:“还要辣油阿?还要辣油阿?如果你要辣油,你就讲一声……每天晚上6点半,我就来到马台街,推着我的老王馄饨摊……”这首熟悉的歌曲响起,全场气氛瞬间被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