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珠宝、  结婚、  翡翠


贵金属首饰制品潜规则揭秘

2015-06-20来源于:新浪收藏     编辑:清语

贵金属首饰制品按照国家标准对含量和成分都有严格的定义。大家都知道黄金制品的利润很薄,但却是最受欢迎销量最好的首饰种类之一。那么是否有一种手段能让这销量最大的首饰种类也变成利润丰厚的商品呢?很简单,制假掺假即可。在压缩成本制造高额利润空间的同时还能降低表面售价形成对价格的冲击来取得优势竞争力。不过这类制假掺假还是有一定技术含量的,能逃过大部分检测机构的检测。下面就以金首饰为例来详解贵金属制品在市场中的通用造假手段和检测盲区。

凡是经常关注或是购买金首饰的消费者,肯定有看到过黄金回收、黄金定制一类的店铺。在这类打着“高价回收黄金”的广告,玲琅满目各式各样的店铺里就不乏有暗藏猫腻,偷梁换柱的不法商家。一般这类店铺除了可以回收黄金,还可以制作各种首饰。但最神秘的还是他们可以按照客人的要求,在金子的成分上进行“定制”。

以下摘自今年年初某报记者对黄金制假掺假进行市场暗访的报道节选:

“上海某黄金收购公司工作人员:你怎么做?店主:我也掺东西到里面去。掺什么?掺那种很细的东西,看不出。你们掺什么?也是掺金属。人家检测不出来?测不出来,没有那种东西,他要精密仪器,很有钱的人,很大的公司才买得起。一般的小公司测不出来。”

其实这篇报道里所说的普通仪器无法检测的那种神秘金属就是市场上流传许久的“铱”金属。

铱是一种廉价的金属原料,如果加工商用1公斤的铱代替1公斤的铂金,就能多获取近30万元的暴利。

而且,金、铂、铱这三个金属元素用普通的方法很难分辨,例如把铱放在铂金里面,利用分辨率较低的测金仪测出来的图谱也会显示是铂金特征,很难分辨,一定要用分辨率高一点、更为精密的仪器。

通常来说,贵金属的纯度检测分为有损和无损两种检测方式。有损检测顾名思义,对饰品通常带来一定破坏性,采用化学法检测的比较多,但所得出的结论也较为准确,只是被检测的样品也同时被破坏了,基本不可继续使用或销售。而无损检测基本不会对样品形成破坏,是目前在首饰检测中最常用到的检测方法。但无损检测却对设备和操作人员的要求较高,例如一台可以进行无损检测的大型仪器,价格就要高达150万元左右。而市场上的大部分小型检测机构象这样配备大型的专业检测仪器的并不多见。同时,常用的也可进行无损检测的普通测金仪的分辨率和精密度并不高,就很难对此进行准确的区分。所以一些加工商就这样钻了空子。

还是那句话,高额的利润会引人违法犯罪!铂金现在400多1克,黄金交易所里面,铱几十元1克,有兴趣的人不妨计算一下好了,要是卖得多的,一年卖掉好几十公斤、几百公斤的,里面会多出多少钱?

目前贵金属首饰制品的成分、质量等主要靠品牌商自检,或者自主、自愿地部分送检。虽然有着国家标准的规定,但钻空子玩猫腻的也大有人在。国家监管部门则只是定期抽查,即使查出问题其处罚力度也并不高。大多数贵金属首饰的质量和成分完全靠品牌和厂商的自律。而一些新的制假手段在市场上更是层出不穷。

还有一种常用的方式是这样的:一个吊坠比如说要用3克到5克左右的黄金,现在呢通过一些设计上的改变,例如把这个花纹做的同样的大,称出来的重量是一样的。黄金一克目前是300多元,所以这么做这个一克下来的话一个吊坠就可以有三百多块钱的利润差价,售价即使和其他家一样也会形成利润优势,何况还能故意定个一百左右价差的低价格,看起来一样的东西貌似是这家便宜了,其实羊毛都出在羊身上。这也是一个猫腻在里面。

所以消费者在购买贵金属首饰制品时还是要选择正规可信的商家和机构,便宜勿贪!这个世界没有愚蠢的商家,只有上当的消费者。认清本质,正确选择,才能避免掉入那看似很美其实很黑的陷阱中去当那可笑的冤大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