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珠宝、  结婚、  翡翠


收藏中国:享受当代艺术是一种生活方式

2015-06-18来源于:国际在线    编辑:清语


刘小东 《三峡新移民》

在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收藏”,往往是指将书法、墨宝、画作、玉用各种展架、藏册精心装帧、收集起来。如今,在当代艺术语境下,这样的“收藏”定义似乎有些狭隘。国际上,收藏当代艺术,早已成为一种潮流,而在中国还属刚刚兴起。德国著名的当代艺术评论家乌苏拉·帕南斯·布勒教授曾说:“中国的藏家在购买艺术品时,往往更加看重艺术品的历史价值,喜欢盖棺论定的东西。”这应该是中国当代艺术在目前相对而言颇受冷遇和争议的原因之一。不过,当代艺术的收藏群体中也有这样一类,他们认为,收藏,不仅可以收藏过去,同样可以收藏当下,收藏未来,而且这一切仅源于兴趣,源于爱好,源于一种生活方式。

乔志兵(收藏家)

收藏与生活经历相关的作品

收藏,是一种艺术的生活方式,这是乔志兵生活的真实写照。他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收藏艺术品,艺术也已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闲暇之时,他会经常光顾各种艺博会,游走于世界各大美术馆,乐此不疲。

谈及个人收藏,乔志兵说这取决于个人的趣味和爱好。他在购买作品时,对艺术家的要求很高,然后再挑选满意的作品。目前,他的藏品已有百余件,主要是关注与自己生活经历有关的作品,以雕塑居多,包括安东尼·格穆雷、宫岛达男等的作品。但他在收藏中不局限于作品的材质,而是主要看艺术家所传达的思想。当看到自己喜欢的作品时,他会与创作作品的艺术家接触,交流后逐渐成为朋友。他一般会持续关注他认为有“才气”的艺术家,而且每年都会购买他们的作品。所谓有“才气”的艺术家分很多种,乔志兵说:“我理解的是一种大智慧,而非小聪明。过眼多了,自然能区分好坏。”

收藏已经成为他的一种习惯,基本上每个月都会买作品,所以,市场行情的好坏对他影响并不大。在他看来,2008年金融危机,藏家的可选择性反而更大,能买到很多难得的好作品。乔志兵认为他的收藏,包括整个当代艺术的收藏,还处于初级阶段。他说当代艺术从市场形成到现在才短短几年,甚至谈不上收藏脉络,藏家会随着艺术家的成长不断增加、调整自己的藏品,“寻找能收得着,藏得住的艺术作品”,多年以后会自然形成一定的脉络。

对于自己的藏品,乔志兵毫不吝啬,经常会有人找他借作品参展,他喜欢把藏品展示给大家,喜欢把艺术作品放在公共空间,让公众参观分享艺术。

收藏只选绩优股

张兰(俏江南董事长)

张兰是收藏当代艺术比较早且前卫的收藏家之一。她似乎把企业经营中的开拓精神付诸于当代艺术的收藏,其关注的作品形式多样,包括油画、雕塑、装置、影像等不同媒材。“它们能带给人们一种洒脱、自由、极其个性的精神,仿佛透露给我们很多‘未来性’信息,好的作品融入了艺术家的力量和思想。”在秋色宜人的午后,她静若秋水般描述着自己的收藏体验。她强调,既是“当代”,就应该具备一种引领和创造性的姿态。

目前,她大约拥有两三百件当代艺术藏品,其中不乏国内外的名家名作,包括达明·赫斯特、安迪·沃霍尔、白南准、黄永平、陈真、徐冰、蔡国强、方力钧、周春芽、张晓刚(微博)等艺术家的作品。她的收藏比较“随性”,没有专业的艺术品经纪人,完全依靠自己的直觉和对艺术的理解,她会综合考虑艺术家的艺术造诣、修养和作品的文化内涵等因素。在她看来,这些因素综合起来便决定了一个收藏家的收藏脉络,其中独到的眼光尤为重要。以达明·赫斯特为例,张兰收藏了他的《药片》、《手臂》、《手术刀》等作品,她看好作品中传递出的“力量感”,认为整个作品无疑具备前瞻性。

“如果把艺术品比作股票,我看不准潜力股,只选绩优股。”她笑言。其收藏标准有三:选择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家作品;首选艺术家的精品之作;对于优秀的高产艺术家,她会限定购买作品的数量。看似简单的评述,其实背后做足了基础功课。“有影响力比较优秀的艺术家,我会关注其近10年作品价格的走向、变化,并对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对比。”可见每件藏品都是由张兰精挑细选而来。

张兰的藏品主要通过拍卖购得,整体而言,外国艺术家的作品较多。通常,国外的拍卖预展她都会亲自去看,中意之作则志在必得。

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她购买了大量作品。但由于艺术品市场欠成熟,艺术行情未免“疯狂”,失掉理智后无法自控,张兰心痛作品被抛到天上扔到地上的境遇,“那是对艺术的亵渎”。张兰说世界的“创造”之关键不是市场,而是艺术,其带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源自于艺术家思维的无限自由度,也正是艺术家的伟大之处。她郑重地说,“艺术家值得被崇拜”。

近年来,当代艺术已无声地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街头的前卫雕塑,胡同里的隐蔽涂鸦,还有那些时而出现在商业街边的行为艺术,种种这些,都是当代艺术融入城市的佐证,无论它是作为一种映像、一个图案,还是一个视觉标记,它都可以默默而暧昧地偎依、寄生在城市一角,难道,城市,也是收容当代艺术的上佳场所吗?

独立策展人岳路平说“以城市为空间,进行艺术创造,是当代艺术实践中最璀璨的战斗果实之一。自从杜尚主义流行开来之后,连人的呼吸、人的毛发都被当做了‘艺术作品’,很多‘微不足道’的艺术创造都和城市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城市化、现代化所带来的另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是,衍生于互联网、新媒体的新式行为艺术亦蓬勃发展,它等于是把互联网变成了一个无形的‘收藏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