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珠宝、  结婚、  翡翠


名家名曲 传承经典

2015-07-24来源于:松风琴社编辑:清语

 
 2010年5月8日晚,“名家名曲进百校”暨北京师范大学第四届大学生古琴音乐会——“畅”在教九502隆重举行,为到场观众呈现了一场视听盛宴。
 这场音乐会由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和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北京师范大学松风琴社承办,北京语言大学知静斋琴社、首都师范大学古琴社、中国人民大学古琴社(筹建)为参演,莅临现场的嘉宾有: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会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佛教协会顾问、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宗教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田青先生,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刘洪涛教授,中国比较文学教学研究会会长陈惇先生,北师大文学院教授委员会副主任、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国际交流中心主任,中央文史馆馆员赵仁珪先生;“梅花奖”得主刘静女士,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院林晨女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办公室主任袁金良先生,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都本玲女士、周璐璐女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陈珊老师、王颖吉老师。
文学院刘洪涛副院长首先致欢迎词,他对田青先生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同时提到北师松风琴社是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一个扎根文学院深厚人文传统、结合大学生时代精神的特色社团,并预祝“名家名曲进百校”系列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接着田青会长致辞并宣布“名家名曲进百校”系列活动正式启动。他提到,见到在场有许多热爱古琴艺术的青年朋友,感到很是欣慰,他希望新一代能够把古琴文化继承下去。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和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了互赠礼品,赵仁珪教授为松风琴社题联赠字:“云过琴声润,诗成墨色香”。一段制作精良的视频简单介绍了古琴在各高校的发展,并回顾松风琴社两年来的活动。
至此,音乐会节目正式开始。这场音乐会分为四个部分:起、承、转、合,蕴含着着松风琴社从创立发展至今的内在逻辑。
2008年5月18日,北师大松风琴社艰苦创立,像一朵清雅秀丽的寒梅,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之中,迎着“古琴艺术进校园”的春风,开始吐露芬芳。第一部分“起”,即由松风琴社创始人、首任社长陈世东的古琴独奏《梅花三弄》开启。接着,金蔚弹唱了自己十年前初至北京时所谱的琴歌《将进酒》,悠长的歌声完美的和着雄浑的琴声,悲壮豪迈、慷慨激昂,读来令人荡气回肠。“起”的最后一首曲子是北语知静斋琴社泰侨灿川带来的《醉渔唱晚》,灿川是是一名来自泰国的留学生,他正是为追求古琴艺术,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求学。
 紧接着马上进入第二部分“承”。 师大松风琴社创立以来,以琴会友,以友辅仁,吸收了一批来自其他高校的琴友加入松风琴社,为学习、继承、发扬中国古琴艺术而携手并进。毕业于北京工商大学、加入松风琴社的唐彬,一曲《山居吟》,出音干净唯美,将全场观众带入了文士行吟于天地山川之间,淡泊无争、啸傲烟霞的山林意趣。古琴与古筝,都是历史悠久的中国弹拨乐器,因其略为相似的外形和各有千秋的音色、气质而为人们津津乐道。听过了泰侨灿川的古琴独奏《醉渔唱晚》,当一袭黄裙的连芳拨动古筝独奏的第一根琴弦,筝曲《渔舟唱晚》的旋律静静流淌,婉转连绵的音乐勾勒出了古代江南水乡在夕阳西下的晚景中,渔舟纷纷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谭凯元一曲《平沙落雁》则绮丽细腻、跌宕多变、刚柔相济、音韵并茂,精湛的广陵派吟猱手法令人叹为观止。
接着音乐会进入了第三部分“转”。 北师大松风琴社发展过程中,在重点夯实琴社内部琴学建设的基础上,积极诚挚地开展对外交流活动,得到了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北师大文学院、北京各大高校琴社和社会琴界组织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彼此亲近,交流合作。首师大古琴社社长刘亚东一曲《鸥鹭忘机》气定神闲,举重若轻,手不离弦,一气呵成。超脱又极带灵性的旋律,透露出的恬淡之情让听众若有所思。彭吉龙的《春江花月夜》则依托洞箫的温厚隽永的音质,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广陵派古琴家林晨女士的《秋夜读易》,则以淡而有味、静中有动的曲调,透过那深沉又悠闲的旋律,再现了古代读书人于秋夜挑灯夜读,悠然自得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