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珠宝、  结婚、  翡翠


领略醉人的老墨馨香

2015-01-24来源于:大河报    编辑:

资料图片

墨与笔、纸、砚并称为中国传统“文房四宝”,是文人书案上必不可少的角色;中国书画的情韵表达,离不开那深深浅浅、层层叠叠的墨色。如今传统工艺制作的老墨在市场上越来越少,价格也是水涨船高,让人感叹“一墨难求”。

黑如漆,质如玉

墨的历史极为悠久,“最初也许是我们的祖先偶然间拿起燃过的木炭在石板上写下了文字,后来人们逐渐通过更加复杂精细的方法,把这种黑色的物质制成一块块固体的墨锭,在写字时加水将其研成墨汁使用。”茶马源主人的讲解颇为生动。

墨的主要成分是碳元素与胶质,碳多来自松烟或油烟,胶质则包括鱼皮胶、牛皮胶、鹿皮胶等,皆取自天然。墨中还常加入名贵中药和香料,如麝香、冰片、苏木、犀角、珍珠、金箔……有防腐、增香、固色之用。

明代顾邻初在《论墨》中提到了好墨的要求:“色黑如漆,光明可鉴,质极轻清,具有自然之馨,才能入纸不沁散,笔不阻滞,暑天胶性不润,寒天胶性不介。”一锭好墨来之不易,造价昂贵,极品者更有“墨一两值金一斤”之说。

笔陈如草,墨陈如宝

昔人云:“笔陈如草,墨陈如宝”。与宣纸、茶叶、酒等诸多美好的事物相似,墨也会在时间的洗礼中日臻完美。随着岁月流逝,墨里的碳元素与胶质悄悄地产生着看不见的变化,如果你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便会发现呈现在纸上的老墨与新墨相比,似乎多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微妙神韵。“老墨比新墨的胶质有所淡褪,质地更纯,墨色温和而有层次。就像人一样,从青涩到成熟,气质自然不同。”茶马源主人说。

墨是愈老愈好,而老墨相当难得,正如收藏圈里的那句话:“唐宋墨绝迹,明代墨珍罕。”流传至今的老墨,年代多是清代以后。茶马源主人的藏品,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老墨为主,也有少量清代、民国时期的老墨。“不同年代的墨,能体现不同的时代特色。比如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墨锭,就会刻有‘为人民服务’等时代感鲜明的语句;清代民国的老墨,则有诗文及山水、花鸟等图案,寄托主人的情怀。”

墨分五色,气象万千

茶马源主人不写字,却爱藏墨,打动他的,是墨的精神。

墨是恒久记录,是千古流芳。纸与墨,与龟甲或青铜的刻字相比,似乎那么脆弱,却承载起浩如烟海的历史记忆。于是,先贤的哲思,佛陀的真言,药圣的医术,诗人的吟哦,民间的传说,都化作泛黄书页上那不朽的墨色,经历千年岁月,依旧鲜活如初,永不老去。

墨是单调中的复杂,是含蓄中的洒脱。与色彩浓烈的西方油画相比,中国书画的墨色似乎太过单一,而这也正是它的独特魅力——用看似简单的墨色表现出世间的万千气象。“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蘸取这低调内敛而富于变幻的墨色,随性挥洒成一幅大山大水,那份神韵便足以让人折服了。

墨里有中国传统的人文气息。历代文人墨客,在研墨时静心酝酿,积蓄灵感;在落墨时行云流水,以笔写心;或者在墨上刻字赠予友人,聊寄情思。墨是文人的灵魂伴侣,无怪乎他们常用“玄霜”、“乌玦”、“墨松使者”等隐士般高洁的名字来称呼墨。

如今,墨早已退出了现代人的生活,在许多年轻人的心里,墨的概念就是一瓶瓶钢笔专用墨水;甚至连钢笔都在慢慢被淘汰,人们更习惯用签字笔、圆珠笔,连吸墨水的时间都省下了。而茶马源主人还记得儿时在学堂里研墨习字的场景,“那时候心是静的,生活是慢的,如今一切都方便快捷,触手可得,人们却独独缺少了那种细细研墨的耐心,那份虔诚的心境和那双专注的眼睛”。



云南鲁甸地震

8月3日16时30分,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震源深度12公里,伤亡惨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