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珠宝、  结婚、  翡翠


徐京宝:赏石与养生

2015-01-24来源于:北京晚报    编辑:

智说养生 赏石与养生 

我在退休之后,由于受石友的影响,尤其是蒙著名赏石家、收藏家侯康乙先生指教,对赏石艺术逐渐产生了浓厚兴趣。 

 

赏石之乐,是对自然之美的依恋与向往。当今社会,人类生存空间日益狭小,居住在钢筋水泥“盒子”里的城市人,喜欢去乡村田野躲避繁华都市的喧嚣。然而对于城里人来说,去农村郊野只能是短暂的,走马观花。我们绝大部分时间还是要在城里生活。可是如果你在家中手拿一块奇石,有时会发现这块奇石的形状、气韵简直就像是一座,而且还有峰峦山谷,甚至悬泉瀑布。这是一座“具体而微”的山(具体:具备形体。而微:而体积微小。这是宋代学者沈括《梦溪笔谈》中的话)。当你把一块山形奇石置于案头或博古架上的时候,你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到属于自己的那一座“山”了。兴之所至,你会陶醉其中。你虽身居闹市,却能坐享远离喧嚣的宁静。真可谓:“大隐朝市,却无车马之喧,不出户庭,坐得云霄之妙”(唐代杨炯《李舍人山亭诗序》)。此时此刻,你虽然不是什么“大隐”,却可以尽情地与自然交流,尽情享受天地造化赋予这块奇石的自然之美。难怪许多石友都说,有时在家独自赏石,往往在奇石旁静观沉思,乐而忘忧,常常达一两个小时,竟浑然不觉。正如白居易在《太湖石记》中所言“三山五岳,千洞百壑,尽缩其中;百仞一拳,千里一瞬,坐而得之”。此时此刻,一切烦恼都已烟消云散,有的只是淡泊与宁静。这种精神的愉悦应是最好的养生。

 

当然,这只是静态的赏石之乐。更有情趣的是动态的觅石、赏石之趣,是赏石者整个身心完全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登青山,踏河滩,走向田野搜求奇石。归来后进行清洗、打磨、配座、收藏、鉴赏。这一系列的工作,需要动脑动手,有利于养生。

 

我校曾组织教师去平谷疗养。一天,别人乘车去景点旅游,我和侯康乙老师则到教工疗养院附近的田野里和河滩上去觅石。那天风和日丽,又值雨后天晴,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中,我们边捡石,边谈笑,边在田间的水渠中冲洗石头,手中把玩着那一块块画面美丽的金海石(因金海湖而得名,又名独乐石),油然而生愉悦之感。当时我将捡到的一块有山水图纹的金海石送给了侯老师,此后他将一块广西蜡石赠我,两块奇石成为我俩以石会友的纪念品。这次觅石,我拾得金海石数枚,其中一枚画面是半月下的山峰和树丛,犹如一幅写意山水,我将其命名为“黄山半月”。因是亲自拾得,用石友的话说是有“石缘”,所以格外珍视。每当欣赏此石时,便会回忆起这段愉快的往事。这其中,既有金海石的自然之美,也有生活的情趣之美。去官厅水库度假时,我在北辛庄“天漠奇观”处拾得奇石一块,因石上有红、黄、绿、白、橙诸色的带状石英,我将其命名为“天漠彩虹”。天漠附近的沙城是我的故乡,这是我40年后重返故乡时拾得之石,因此颇有纪念意义。现在,每当我欣赏此石时,老年同事们当时在天漠赤脚踏沙滑沙的“老顽童”形象仿佛又浮现在我的眼前。我有时自己去觅石,2007年我在高铁工地沙石堆中觅得黑色卵石一块,上有高尔基侧面头像,而且目、鼻、眉、须俱全,使我如获至宝,非常惊奇。奇石协会有时组织石友去郊区觅石,石友们除了淘宝,得到了自己心仪的奇石之外,还观赏了大自然的美景。并收获了好心情。

 

迁入新居后,我把奇石放置在临窗的多宝槅上,窗外是一片竹林,互相映衬,十分雅致。我请侯康乙先生为书房题写“石竹斋”三字,又请魏威老师书写条幅悬于室内,其文曰:

 

槅中奇石雅,窗外翠竹清。

 

赏石之余,我还为《宣武区老教协会刊》撰写“赏石文化历史漫议(系列)”,为北京观赏石协会杂志撰写“尼山石砚铭”等文章。我把赏石和自己学习历史、文化、美学等相关知识结合起来,再写成文章,将赏石活动上升到理论。

 

我国传统中医认为:人有所苦谓之病,身心愉悦最养生。人到老年,尤其退休以后,常常感到无所事事。这时,人的精神要有所寄托,或栽花种草,或读书看报,或养鸟喂鱼,或舞剑练拳,或唱歌跳舞,或琴棋书画,不一而足。总之,要在生活中远离“心之所苦”,远离一切“劳于形,逆于心,违于志”消极的心理因素。积极寻求快乐愉悦的因素,真正做到“形(形体)乐”和“志(精神)乐”才能使自己的健康状况形成良性循环,达到养生的目的。赏石是一种使人身心愉悦的活动,它有利于养生。比如京城奇石界三老之一的侯康乙先生(另外二位是地质大学教授贾精一、书画家张原)虽已至耄耋之年,但仍为弘扬奇石文化四处奔走,而且精神矍铄,乐此不疲。奇石鉴赏能使人产生美感,身心愉悦,赏石活动使人勤于动脑动手,从而获得怡情益智的“正能量”。

 

 

 

云南鲁甸地震

8月3日16时30分,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震源深度12公里,伤亡惨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