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珠宝、  结婚、  翡翠


《风雨鸡鸣》对比赏析

2015-01-24来源于:收藏快报     编辑:

徐悲鸿名作《风雨鸡鸣》  

王虔忱仿《风雨鸡鸣》 

 

《风雨鸡鸣》是徐悲鸿的名作,纸本设色,纵132厘米,横76.6厘米,画左上题“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丁丑始春,悲鸿怀人之作,桂林”。题诗出自《诗经·郑风》风雨篇的第三段,诗的大意是:凄风凉雨阴沉沉的天,鸡叫声声盼黎明,见到我的亲人了,怎不叫我喜在心?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大师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借用“风雨鸡鸣”的诗意,抒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画的背景为昏暗的漫漫长空,用淡淡的墨色,渲染出风雨交加的场面,看后心情压抑,甚至令人窒息。而一只冠红似火的大雄鸡,不畏艰险,立于峻峭的巨石之上,挺胸仰望天空长鸣。作者借此发泄胸中的忧愤之情,渴望黎明的到来,期盼黑暗过后,与亲人团聚。嶙峋的山石旁,是一丛象征民族气节的墨竹,表现出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此画气势雄健,意境深远,教化功能极强,唤醒了沉睡的中国公民,激励着一大批仁人志士,为民族解放奋斗不息,是一幅不朽的旷世杰作。


新中国成立以后,许多艺术家,对此题材颇为好感。画家的仿作,也不乏精品。定州市已故画家王虔忱(1904—1988)的仿品,就很精到。其主题内容与原作基本一致,但处理手法有所改变,使画作有了新的含义。


王虔忱仿徐悲鸿《风雨鸡鸣》,是怀古和赞美新生活的佳作,尺幅与原作相当,纸本设色,作于1984年。落款为“风雨鸡鸣,甲子冬月,八十一叟虔忱”。这一仿古作品,表达了王虔忱怀旧的情感以及对幸福生活的憧憬。他出生于富贵之家,是以后接受良好教育、见多识广的前提。他早年曾在广州黄埔军校学武,毕业后被国民党升为金板一星的“少将军阶”,曾为傅作义的部下,是齐白石的入室弟子。他文武兼修,但命运对他并不公平,青壮年时期,他满怀革命豪情,虽然投身的组织有别,但始终保持着一颗拳拳的爱国之心。文革时期,他忍气吞声,唾面自干,尽管如此,但他对生活充满了信心。晚年,用《风雨鸡鸣》来抒发自己的情怀,追忆往事,恰如其分。


王老的《风雨鸡鸣》,在画面背景上,未营造电闪雷鸣、风雨大作的紧张气氛,让人忘却了风雨飘摇的年代,而是大面积的留白,显然是有意而为之。这样,我们可以联想到雨过天晴后蔚蓝的天空,甚至还有美丽的彩虹。雄鸡依然站在山石之上,引颈长鸣,发出的是欢快的音符。头冠、腿脚刻画得细致入微,前胸及大腿部的羽毛,大胆地运用了墨块来表现,雄鸡显得肥硕而矫健,是兼工带写的翎毛杰作。山石旁仍是几株墨竹,竹干粗壮,似乎用了徐悲鸿画竹的特定技法(徐用刷子画竹干),浓淡墨处理得当,青翠欲滴,俨然是风雨过后的姿态,越发显得精神抖擞。落款书法风格与原作神韵极似,结体疏朗大方,锋芒内敛,乍见平常,实则回味无穷。


 




云南鲁甸地震

8月3日16时30分,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震源深度12公里,伤亡惨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