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珠宝、  结婚、  翡翠


故宫修复遭质疑 专家建议展碎片作警示

2015-01-26来源于:编辑:

来源:新京报

   

  7月4日上午,故宫博物院(微博)古陶瓷检测研究实验室科研人员,在对古器物部提取的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一级乙)进行无损分析测试时发生文物损坏。

  这件文物应该如何“善后”?如何修复?用不用修复?尽管不少专家认为,修复瓷盘不成问题,但在修复必要性上并不支持。

  【用不用修复?】

  修复也不能再回到本真

  尽管故宫称损坏国宝可修复,但收藏家马未都称不可能恢复原貌,他解释说,“无法修复”不是说不能修复,确切地说是无法修复成原来的状态。

  他说,如果一个人因为硫酸“破相”了,可以通过整形修复,但因为“破相”了,不可能和原来一模一样。“修复是可以的,也非常简单,六块粘起来。不需要想象不出来的、什么复杂的技术,瓷器修复靠粘合剂,但不可能修复到原始的状态。”马未都介绍。

  此外,马未都还说,故宫宋瓷损害对于公众而言“不知道是正常的,知道才不正常”。公众需要保持一种平和心态,公众是非专业的人士弄不清楚,但有权知道这样事情。他介绍说,文物损坏的问题历史上的博物馆都有过,对外界而言,大家可能觉得是一个很大的事,但是在内部这种破损,包括出国展览,历史上都有过。

  展示六块碎片警示后人

  中国世家鉴定收藏网CEO、知名文物鉴定专家赖海建认为,“其实这次受损的瓷器完全用不着修复,破了未必是坏事”,赖海建称,因事件重大,此次文物破损定引起故宫在管理及提高工作人员职业素质上的重视。

  他建议把六块瓷盘碎片摆在一起长期展出,用以警示文物工作者,提醒游客保护文物,更有价值。

  此次受损宋瓷修复后价值是否会因此大减?赖海建称,文物的价值不能单以经济价值来衡量。作为一个历史文物和艺术品,事故中的瓷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其实并没有因为损毁而减少。

  【该怎么修复?】

  复原一厘米缺口花20天

  故宫博物院文物管理处处长娄玮介绍,目前损坏的文物破成6瓣,破损情况虽然有些复杂,但修复不成问题。中国世家鉴定收藏网CEO、知名文物鉴定专家赖海建也说,这件破损文物可以修复,按照不同需求,有不同的修复方式及效果。

  据介绍,文物界对瓷器修复分结构性修复、博物馆级修复和商业性修复三种方式。结构性修复最简单,将文物简单拼接,用于一般的考古研究;博物馆级修复能将瓷器表面修复完好,非专业人士看不出瑕疵,但内部胚胎等还有待完善。

  商业级修复需要把破损残缺的古陶瓷修复得完好如初,使其能够作为商品进行交易。因此这种修复要求技术水平极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仅一厘米左右的裂缝或缺口,如仅用手工的话,就断断续续需要20天左右的时间来精心复原。

  故宫修复陶瓷水平一般

  据介绍,目前社会上的修复还是以博物馆级修复的为多,虽够不上商业修复的标准,但还基本上还原了陶瓷的本来面目,也不会对陶瓷有太大的损伤。

  至于具体用哪种方式,能修复到什么程度,中国世家鉴定收藏网CEO、知名文物鉴定专家赖海建称博物馆级修复就可以了,没必要用商业级修复,并且国内瓷器修复水平有限,据他了解,故宫博物馆对书画字绣和青铜器等修复水平较高,修复陶瓷的水平相对差些。

  而商业修复,日本技术最好。利用高分子材料,修复处文物的颜色、光泽都不会有痕迹,达到“肉眼看不出修补痕迹”。

  【处罚】

  操作者或被行业禁入十年

  对于故宫文物因人为失误导致破损一事,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谢辰生说,“给责任人处分是必须的,即便是无意中损坏,因为失误造成,也是犯了错误。既然是搞这个机器,就应该对机器的性能非常了解。如果是机器本身的问题,每次测试之前也要进行检查,如果机器没有问题,那么就是操作中存在问题,这是不允许的。”

  根据《文物保护法》规定,对于无负责造成的珍贵文物损毁,除了有行政处分之外,对于情节严重者还有非常严厉的处罚措施,如被开除公职,或吊销从业资格,甚至是10年内不得担任文物管理人员或从事文物经营活动等。据谢辰生介绍,目前还很少有人受到过这么严厉的处罚,因为损毁一级文物的情况还是很少的。

  《文物法》还规定,有的损毁文物的行为要承担刑事责任。谢辰生解释说,“刑事责任是针对主动破坏的行为,如果是工作失误,就不能算作刑事责任。总之,还是要对事故进行具体分析之后才能确定。”

  【收藏家马未都】

  “没责任心和警惕性最危险”

  昨日,创办了新中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观复博物馆的馆长、收藏专家马未都,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故宫“宋瓷挤成6瓣”事件,最大的问题是责任心。他说,对待文物没有责任心和警惕性,最容易出事故。

  马未都说,“故宫损毁的文物”是清宫旧藏,乾隆皇帝当年仔细把玩过,还饶有兴致地写下五言诗句:“哥窑百圾破,铁足独称珍。恰似标坯相,而能完谧神”。没有想到,事隔二百多年后,碎骨于科学仪器之下,让人扼腕叹息。

  马未都介绍,哥窑的鉴赏价值突出表现在“化残缺为神奇”。哥窑是碎片的,这本来是一个烧瓷的缺陷,结果经过文人的归纳,认识到这是一种美。所以哥窑是典型的缺陷美,他打了个比喻,就像断臂维纳斯一样,属于美的另外一个范畴和境界。

  他认为这件损坏的宋瓷“价值无法估计”。马未都说,损坏的文物即使进行了修补,也不可能完全恢复原貌,价值大打折扣。

  马未都说,珍贵文物在出库时最容易出问题,特别是文物从囊盒中拿出来,处于“裸放”状态的时候,出问题的几率大。如果不小心,会出现很多想象不到的事情。“故宫的这件事情,最重要的是责任心,没有责任心和警惕性,最容易出事故。”他说。

  “根据报道,本来程序上要求两个人都在场,有一个当时不在,那么就是放松了,就出了问题。”马未都分析说,每个博物馆出库后的文物都有各馆要求,有内部条例,一般要求测试时是两个人以上。

  【台北故宫】

  “不是所有东西拿来就检测”

  台北故宫博物院登录保存处处长嵇若昕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做文物检测时,一般是尽量不拿完整的文物,有出土的话,通常用破片。不得已,要做无损害检测时,就用X光照射,或者拉曼光谱。用光线打下去,测文物的光谱,从而知道文物的成分。这种情形的话,光线打下去,仪器是不用碰到文物。

  她提到了几个注意事项,一是文物摆台面上,以台面不动为原则。万一要动的话,一定要手动,不要电动,自己去感觉,而且速度一定要慢。因为仪器本身变动的话没办法控制,如果参数设置错误,台面就会爬上去了。

  二是做这个工作的时候,周围不能只有一个人。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习惯是,检测人员至少要一个,还要再加他的助理一两个。文物典藏单位,例如像这次哥窑,一定是器物处,如果是书画,那就是书画处。典藏单位的人也一定要在旁边。因为去拿文物,不允许一个人,要最少两个人。这样加起来看,现场最少也要4个人,会让意外减到最低。

  做无损分析,操作者要具备相应的知识储备。嵇若昕表示,文物典藏单位对文物要很熟悉,要了解文物发展的历史,文物的重要性,它的一切知识;拿文物也要有训练,虽然做检测的时候,检测员是不拿文物的,但万一他要拿呢,所以也要做训练,这都是基本功。

  对于无损检测分析的频率如何,嵇若昕表示,这要看研究计划,并不是所有东西拿来就检测。主要是针对还不是特别清楚的文物,需要了解成分的。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刘泽宁 林阿珍 仲玉维 王佳琳 张乐 见习记者 黄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