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珠宝、  结婚、  翡翠


八旬老人收藏古玩文物六十余载

2015-01-26来源于:编辑: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记者  李凌   

  “我从十几岁用零用钱淘换古钱币开始,60多年来,已收藏了近16万件藏品。有古玩玉器、历史文献、现代名家字画……”16日晚,广东韶关81岁的湖南籍民间收藏家潘笑风老人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侃侃而谈。 

  已在中国内地开建了5间博物馆的潘笑风老人,近日在韶关南郊奇石古玩街又开了间古玩玉器店。此间店铺不同于之前的博物馆,既卖也收。 

  走进潘老的店铺,40多平方米的大厅内,迎门的墙上挂着一幅巨大的山水图,古朴的长方形书桌上,摆满了玉器、根雕和三尊有些年代的“自在观音”佛像。四周沿墙靠着黄花梨、紫檀等材质的博古架,上面也放满了各种玉器、彩石、黄蜡石等。厅中最抢眼的,是一面直径2.4米的大鼓。 

  大鼓沿边是一圈极具特色的蓝色花纹,正中盘旋着一条气势雄伟的红发飞龙,祥云围绕,图案十分精美。据潘老介绍,这面“四爪青龙鼓”,出自于清雍正年间蒙古王爷府,他是1989年在内蒙古一家废品站淘到的,当时为了安全把鼓运回,仅是包鼓的棉絮就用了7张。 

  “我本姓谭,曾祖父谭碧理曾是两江水路提督。记得小时候,家中摆满了各种古玩字画,耳熏目染,我也就对文物古玩着了迷。”潘老告诉记者,他的第一间博物馆是1995年在湖南长沙开建的湘云博览馆,当时展出了包括红山文化玉器、各类古玩、历史文献等2万多件文物。 

  十多年来,潘老又先后在广州、山东威海、韶关南雄等地建起了4间博物馆。每间博物馆内,分别开设了历史文献区、珍宝玉器区、名家字画区等,其中不乏价值连城的珍品。“2008年,珠海市博物馆还借了我两百多件和田玉去展览了一年。”潘老自豪地说。 

  提起收藏的宝贝,潘老笑着说,若按经济价值,当属一块相传是意大利传教士送给恭亲王的红宝石腰佩;但对于历史学家而言,最珍贵的应该是历史文献和名人笔记之类。 

  谈笑间,潘老从保险箱里拿出两本陈旧书籍。“这是民国四大书法家之首、国民党陆军大元帅谭延闿的亲笔工作日记,记载了民国早期的很多大事。” 

  谈起求购这本手记,潘老笑言:“刘备是三顾茅庐,我是7下茶陵(谭延闿故乡)。”据潘老介绍,谭延闿的手记原本保存在家族的宗祠里,文革时期被族人小谭偷偷藏了起来。潘老从朋友处得知后赶到茶陵,但连去了三次,小谭连看都不给看。但潘老毫不气馁,有时间就跑去茶陵请小谭吃饭喝酒,最终小谭被感动,两千元人民币将日记卖给了潘老。 

  当时,潘老在长沙电机厂工作,一个月工资才30多元。“为了收藏,只得省吃俭用,还卖了不少家传的宝贝。”90年代,一位台湾文史专家打听到他收藏了谭延闿手记,开价60万元要买,被他拒绝了。潘老说,“虽然我要靠卖掉一些藏品来继续搞收藏,但对于有些不可复制的无价之宝,我舍不得给别人。” 

  几十年来,为了收藏,潘老几乎跑遍了中国所有省份,“现在身体还很棒,只要哪里有宝贝,我还会亲自去!”精神矍烁的潘老开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