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珠宝、  结婚、  翡翠


赵建成再续经典《国共合作》

2015-01-26来源于:编辑:

来源: 北京晨报

 

国画《国共合作1924·广州》 310cm×685cm 2009年

国画《国共合作1924·广州》 310cm×685cm 2009年

 国画《第二次国共合作》 185cm×252cm 2011年

国画《第二次国共合作》 185cm×252cm 2011年

 国画《先贤录—弘一大师》 240cm×120cm 2007年

国画《先贤录—弘一大师》 240cm×120cm 2007年

赵建成

赵建成

  赵建成,1949年出生于山东青岛。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创作部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文化部高级职称评委,国家画院国画研究员。作品在第六、七、八、九、十连续五届全国美展中获奖。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应中国美术家协会邀请,著名国画家赵建成再续经典,日前创作完成巨幅国画《第二次国共合作》。

  国共两党在历史上两度联手。第一次是1924年,在广州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第二次是1937年,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2007年,赵建成受命为文化部和财政部联合主办的“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创作了巨幅国画《国共合作1924·广州》,长6.85米,高3.1米,塑造了以孙中山、李大钊为主的60多位真实的历史人物。作品对人物造型的精准把握、对人物精神内涵的深层表达以及对中国传统水墨的娴熟运用,使其在当代水墨人物画的文脉延续中具有里程碑式的价值和意义;2011年,应中国美术家协会邀请,赵建成再续经典,为《人民日报》社创作《第二次国共合作》,该幅作品延续了其一字型合影的构图方式,画中人物以毛泽东、蒋介石为中心依次排开,相比于第一次国共合作,画中人物的变化体现了历史的变迁,从而再现了真实的历史画卷。

  在《第二次国共合作》创作过程中,为了表现“和”的精神,赵建成充分发挥艺术想象力,选择“合影”的场面,在画面结构中强化秩序感,是服务于这种精神指向的重要设计。画中的人物都是“国共合作”时期在历史舞台上起到重要作用的政治、文化、军事界的名人。在这些人物的排序和位置的安排上,颇费一番工夫。横贯整个画面的一字队形,坚毅、凝重的人物表情,内含着一种用血肉之躯筑成新的长城的大无畏精神。情节性叙述和人物的“角色性”不再是支撑画面的主导因素,历史的诸多细节被隐去,一切的波诡云谲已经淡化,在民族存亡的大的命题面前,符号化的形式倾向和象征性的寓意特征得到强化,整个画面力求使之呈现出统摄于民族大义之下的坚毅而凝重的历史表情。他试图用具有雕塑感的造型和笔触,塑造一个担当大义的群体肖像,使整个画面弥漫着一种静穆与神圣。能否凸显民族大义的这一灵魂,将决定这幅作品的精神深度。

  这幅作品的笔墨设计,他定位在灰色度和大量留白,在犹如烟云似隐似现的逝去的岁月留痕中,使今天的观众从中感受到高贵的生命状态和生命意味。

  融通中西创新风

  ——简评赵建成水墨人物画●邵大箴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赵建成就闻名于画坛。他的作品《铺路石》在1984年第六届全国美展上获铜奖。之后,《厚土》、《金秋》、《孔繁森》、《西部放歌-灵光》入选第七、八、九、十届全国美展,并分别获得铜奖、银奖和最高奖励。最近两年,他还承担了国家重大历史题材工程交付的任务,完成了大幅历史画《国共合作1924·广州》等作品的创作。

  赵建成是一位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艺术家,在接受《国共合作1924·广州》的创作任务后,为了感受那个时代的历史情景和社会氛围,他不仅到广州考察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还到博物馆查阅了数以万计的历史图片。对如何表现两党“合作”的主题更是反复推敲,精心营造。

  与传统人物画相比较,赵建成的作品不以笔线造型见长,但并非不重视线的作用。在《国共合作1924·广州》的群像中,他在线的运用上匠心独运,一条条变化有致的垂直线,不仅加强了画面的整体感,而且恰当地表达了国共要人们的团结气氛。在表现我国近现代书画大师形象《先贤录》系列中,康有为、蔡元培、弘一法师、齐白石、黄宾虹、张大千等,动作、神情各异,重点刻画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特征的部分,布局中充分发挥留白的作用,虚实巧妙转换,线与块面融为一体,墨与色相互辉映,自有耐人寻思的趣味。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他在运用线的长短、粗细、曲折变化的同时,在形体结构中仍有线的意识,线似乎隐藏在形体之中。这样,他的人物画以形体塑造的浑厚、坚实,以墨与色彩的浓淡虚实所造成的丰富,既不同于传统文人画的艺术语言,又有异于其他“中西融合体”画家们的技巧,在画坛独树一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