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珠宝、  结婚、  翡翠


天一阁藏书楼的另类遐想

2015-01-26来源于:编辑:

来源: 检查日报

   

  文:宋庆森 赵惠民

  浙江宁波有个“天一阁”,那是江南最有名的藏书楼,楼主人名叫范钦,明代人,楼建于明嘉靖年间,主楼是一栋六开间的两层木结构楼房。周围亭园楼阁,加上假山花草池塘一大片,细细转一圈得两小时。

  阁楼很讲究,清代庋藏《四库全书》的文渊、文源、文溯、文津、文汇、文澜、文宗七阁,就是依照天一阁的式样建造的。这还不是主要的,值钱的是楼内的古籍,收藏这些宝贝可比建藏书楼花钱多得多。资料记载,范钦一生爱书搜书,集书七万册,曾购进丰氏万卷楼等名家的藏书。他还收有许多珍贵的碑帖,清代钱大昕编《天一阁碑目》,“去其重复者,自三代迄宋元凡七百二十余通”。乾隆下令编《四库全书》时,指定天一阁进呈书籍。据《天一阁见存书目》记载,此次共进呈638种,多为前朝名贵书籍。郭沫若在参观天一阁时题有一副对联:“好事流芳千古,良书播惠九州。”我们今天漫步在天一阁幽雅的庭院,真心感谢这位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热心人。

  可是一个问号也会从脑际冒出,这庄园,这么多珍贵图书,得花多少钱才能置成?他哪儿来那么多钱?史载,范钦走的是传统仕途,科考入围,当过地方知府,官位至兵部侍郎,如现在的国防部副部长的职位。但官薪再高,也不可能置起如此大的家当,何况

  明代官员施行的是低薪制,同朝的海瑞,也是“副部级”,不是穷得叮当响吗?结论只有一个,那就是范钦的收入决不会只是那点薪水。范钦临死前,把家产分成两份,一份是万卷藏书,另一份是万两白银,由两个儿子选择,这万两白银又是从何而来?范钦为官时,正是奸相严嵩当道,虽不必划入“严党”,但能在豺狼当道、国家贫弱之际,反而生活得很滋润,此公廉不廉?这就值得打个大问号。

  旧时有谚,为官就在于:坐它一顶轿,娶它一个小,刻它一部稿。坐轿,配的公务车,好说一点。娶小、刻稿都是要自己花银子的,而且不是小数目,尤其是刻书,不像现在的书,几万元也就拿下了,古代雕版书,要一版一版刻的,就是活字印刷的费用也不少。清江苏巡抚张伯行,离扬州时,万民相送,那是出了名的大清官。康熙虽然重用张伯行,宠为南书房行走,却说:“夫官之清廉,只可论其大者……张伯行居官亦清,但其刻书甚多,刻一部书非千金不得,此皆从何处来者?”范钦不但收藏书,还刻印大量书籍,费用不会小的。面对天一阁这份辉煌的中国历史文化遗产,我们在感谢之余,上面这个问号就画得更大了。

  浏览颐和园,常常听到这样的议论,哎呀,还得感谢老佛爷,没有她的贪污,哪会给我们留下这么好的园子。这种说法早就有了。《谢觉哉日记》中,1949年4月27日,游玩了一天颐和园之后,他写道:“那拉后不搞海军搞颐和园,今犹可供游览,如搞海军,并无益于中国,只黄海底添几条沉船而已”。更早的报人王芸生等人也有类似看法。

  这种说法有道理吗?史学家考证,当年李鸿章所建的北洋水师,其实力决不比当时日本海军差。北洋舰队当时已拥有四五十艘战舰,重型铁甲舰“定、镇、济”三巨舰,已达7300吨,配12英寸巨炮,在远东各国海舰中是最大的。甲午之败,败在一个落后社会政治经济体制上。

  比较颐和园和天一阁,民间也好,学界也好,对慈禧和范钦,一贬一誉。为什么两者有不同声誉?你可以说他们的动机不同,慈禧和范钦,一个是为生活物质享受,一个是为精神文化享受。你说这二者在本质上有什么差别,都一样,前提是坏的,带来“好”的结果。近来不断有贪官做好事的报道,资助穷学生呀,做做什么公益事业呀,最多的就是捐钱造庙修佛像,普陀山庙里的“功德榜”上还刻有赖昌星的名字呢。圣洁之地,一批贪官的名字刻在那儿,谁见了谁别扭,真正是亵渎神灵。山西某局长家中查出的财产金额超过1亿元,案发后却得到一些人的力挺,原因在于这位局长通过“江湖规则”从政商两界获得巨额收入后却热衷于扶危济困,修庙种树,他于是得了“大侠”之名。贪官就是贪官,根本不存在什么“侠贪”。是是是,非是非,岂可混淆,否则的话,还有什么正义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