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珠宝、  结婚、  翡翠


义乌民间资本盯上古宅投资 边缘产业伤不起

2015-01-26来源于:编辑:

《浙商》

   

  “我并不鼓励民间资本急着进入到古宅投资领域,因为这还是一个尚未健全和成熟的市场。”义乌市艺术品经营行业协会秘书长俞锋对义乌-东阳为核心的古宅投资极为谨慎。更有甚者认为,受发达地区土地指标的约束、城市文物保护的范畴扩大,流通交易平台的缺失等因素影响,古宅投资已步入行业拐点,如今行走在文物保护与法律边缘的古宅投资行为被当地人认为是艺术品投资的边缘产业,伤不起。

  古宅的剩余价值被放大

  近日,位于义乌北苑街道的两套古宅急需出售。义乌商人王文辉告诉记者,两套古宅建于清朝晚期,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面积分别为280平方米和200平方米,心理价位大约在40万和10万元。这位热衷于古宅投资的商人并不是唯一一个看过房子的人。

  “5年前,这两套房子的售价均不超过5万元。”一位知情人士表示,即将要拆除的房屋如果没有文物保护的价值,被出售的命运似乎要好于彻底摧毁消失,至于目前的具体售价与价值问题,这位知情人士认为,在30万元至60万元之间,全凭个人眼光和感觉。

  古宅价值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也没有可以参考的标本。一直活跃于古宅投资的朱永庆说,他近期购得一套80万元的古宅在4年前仅为18万元。在被问及对古宅的价值考量依据时,朱永庆认为这并不重要,古宅的稀缺性已经决定了产品价格上升的高度。

  在轰轰烈烈的城市化进程中,古宅的存在与销毁始终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方面,暂时无法估计的文物价值被文物管理部门视为“鸡肋”,另一方面,民间资本充裕的义乌至少曾经有超过200人规模的古宅投资群体,市场热炒加之资本的魅惑,古宅的剩余价值正在被放大。

  古宅投资存在偶然性

  资本唯利是图的本性将各种古宅都列入交易范畴,导致行业略显浑浊。义乌市艺术品经营行业协会秘书长俞锋告诉记者,古宅投资存在多个误区,在古宅分解的原料、建筑风格、年代与雕工等方面,争议也从未消停过。“正如良莠不齐的徽派建筑走火古宅投资市场,有显行业急躁的表象,至于这样的古宅能否代表义乌特色则显得次要了。”

  不过,记者发现,义乌古宅投资具有一定的偶然性。2009年3月,义乌古镇佛堂启动首期300亩的古民居异地迁建保护区建设工作,一时间将义乌古宅投资推向市场高潮。“42幢古宅的指标,接到240处古宅的报名。”佛堂古镇保护指挥部相关负责人王春平回忆,当年古宅投资非常热,不排除存在市场炒作的可能。“这几年手上有古宅的人不少,但是交易量却很少。”王春平认为,古宅作为投资行为确实还欠缺一些交易要件。在他所知道的领域内,不少业内人士已经向上海、杭州等地寻找古宅的下家了。

  日前,浙中地区最大的古宅交易市场在东阳,而最大的拆迁工程却在义乌。然而古宅交易量没有太大变化,市场极其平静,从业人员也缩减至数十人,反复折腾的古宅投资行业似乎是玻璃上的苍蝇,前途一片光明,却找不到出路。

  边缘艺术品市场伤不起

  据义乌市文物管理人员介绍,目前义乌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0处,文保点274处。

  尽管文保范围越来越大,义乌旧村改造的力度也在加速。仅2010年就完成31个村的改造,称不上文物的古宅,再一次加快了消亡的步伐。

  “古宅投资的流通性太差,受空间和政策的影响大。”义乌收藏行业协会的相关负责人表达了对此类边缘艺术品的投资忧虑。他指出,对古宅有需求的多为经济发达地区,以义乌为例,土地供应紧张,寸土寸金,根本无法满足投资者复建古宅的心愿,收来的古宅被套牢很正常,如果一定要兑现的话,那也得需要一个正规交易的平台,这几点都很难做到,这类艺术品的交易风险就过大了。